记者 覃俊
“公交站点重新设在了小区门口,我们出行也方便多了。”近日,家住寸滩街道康丽园小区的杨婆婆,看着812路等公交线路在康丽园新站点停靠,满心欢喜。
原来,康丽园小区是老旧安置房小区,现有居民486户、1000余人,其中老年人口居多,公交车是多数小区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海尔路拓宽工程实施后,原本位于康丽园小区大门处的公交站点被迁移。
“这样一来,像我们这种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出行就更加困难了。”说到这里,杨婆婆直摇头。和杨婆婆一样,康丽园小区多位居民都反映附近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乘车不方便。
寸滩街道纪工委通过社区“监督工作站”了解到群众诉求后,督促社区监察监督员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走访。随后,街道联合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区交通局等5家单位广泛听取周边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业人士建议,现场研究后达成一致,将康丽园新站点重新设置在了康丽园小区大门口处,由寸滩街道进行公交站标志标线划设,重庆两江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进行站牌移置。
事实上,寸滩街道纪工委优化公交站点是江北区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试点项目牵头单位区纪委监委通过“点题整治”将监督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试点落地见效、惠民有感,实现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村社—镇街—区级”三级联动监督机制,在村社设立监督工作站,整合村(社区)纪委(纪检小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居)监察监督员等基层监督力量,在“家门口”收集社情民意;在镇街设立监督联络站,实现群众诉求“一个渠道归集、一套机制解决、一个口径反馈”;设立区级监督办公室,强化统筹调度,构建“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格局。
区纪委监委以“点题整治”为契机,系统梳理走访调查、监督检查、巡察监督、信访举报等反映的群众诉求和民生实事“堵点难点”,推动解决教育系统乱收费等问题400余件,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