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添翼,城市治理更高效 ——我区通用型视图融合应用入选“2024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2024年09月13日  

  记者 赵倩

  观音桥商圈日均人流量超过80万人次,节假日更是高达百万,各种网红打卡点,天桥、轨道站点,如何做好管理?我区创新使用数字化成果,“电子城管”随时视频巡查,精确到每个点位,保障辖区安全。记者日前从区大数据发展局获悉,在近日举行的数博会上,我区通用型视图融合应用入选中国信息协会2024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融合应用提升感知预警力

  据介绍,该应用融合“实景地图”格局大、视野广和“视频图像”实时性强等优点,推动“视频—数据—地图”融合。打造集感知能力和预警能力于一体的通用型视图融合工具组件,快速生成和支撑需要在“图上论道”的应用场景。

  数图融合提升感知能力。将分散于IRS中的各种视频监控、物联感知、政务数据进行整合和空间治理,实现全要素数据的融合上图并进一步将全要素自动投射到视频实景画面中,形成城市治理一图统揽和数据应用。

  多源事件与数图融合提升预警能力。所有来自12345市民投诉事件、“民呼我为”专栏事件、视频及物联感知智能等事件以及相应的管理对象和管理资源通过数据治理在地图上以直观的形式聚合呈现,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实时状态下各类治理事件的分布状态、高发区域、处置进展以及周边的管理资源,并进行必要的关注或干预。

  数据驱动打造城市“千里眼”

  通过通用型视图融合应用,我区在城市运行与治理工作中,形成了“看”的三大能力。

  看得快。全区摄像头4万多个,事发地点周边一定半径(可预设)的圆形区域内,快速全量呈现各类感知设备。

  看得准。全区摄像头在逻辑上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球机、枪机分类明显,在实景地图上关联性呈现,能以宏观、中观、微观不同视角来“看”事件现场,准确认知事件与所在时空。

  看得全。全面汇聚事件数据、实时感知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并形成逻辑联动,提升处置问题时全面的认知能力。

  以观音桥商圈为例,日均人流量超过80万人次,节假日峰值更是高达百万人次。基于通用型视图融合应用,实现了观音桥区域内人流密集区域、网红打卡天桥、轨道站点资源等标注,根据标注点能精准匹配周边第一现场感知资源,随时进行视频巡查,保障区域内游客人流安全问题。

  同时围绕观音桥商圈综合保障场景、物联感知事件、12345和“民呼我为”中上报的事件,基于“通用型视图融合”应用,生成热力图,快速掌握哪些区域是事件高频发生区域;事件上图后,通过二维地图,清晰地看到事件发生位置,自动匹配周边视频资源及物联资源,第一时间查看事件发生现场情况,辅助指挥决策;通过事件详情,能快速查看事件发生时的历史图片,掌握事件实际发生时的现场情况;匹配周边物联资源,如火灾事件,可匹配周边消防栓资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