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街街道大兴村农贸市场完成升级 市民掐点“捡耙和”“买新鲜” 2025年02月07日  

  1月22日,大兴村农贸市场赶场日,各类新鲜蔬菜瓜果繁多,市民争相选购。

  实习生 陈洺楸 摄

  记者 赵倩

  一大早,位于三钢二路的大兴村农贸市场里就已人声鼎沸。附近的居民都掐着点来“捡耙和”“买新鲜”。

  乡村特有的“苞谷儿”、新鲜带泥儿的大萝卜、现包的抄手饺子……各种土货繁多。各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吆喝的、问价的、称秤的,每个人都提着大包小包,好不热闹。

  去年以来,华新街街道联合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商务委等部门推动大兴村菜市场升级改造,推进“文明菜市”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规范又整洁 老旧市场换“新颜”

  “幸福抄手”的摊主旷德碧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她双手翻飞,一刻不停,皮薄馅大的抄手一包好,立即就被等在一旁的顾客“抢”走。“今天准备了几十斤馅哦。快给我称点皮子过来!”她边聊边招呼老伴儿加料。

  室内宽敞明亮,摊位整洁有序,菜品摆放有序,如今焕然一新的菜市场昔日却是老旧不堪。

  “以前面积很小,灯光也昏暗,过道到处摆得乱七八糟,有时候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回忆起以前,在市场内卖卤菜的陈大姐十分感慨。“现在,市场按照种类划分了区域,还给每个摊位划定了摊位号,大家在规定的区域内摆摊,环境好了,买卖都好做了。”

  据了解,根据周边群众的反映和需求,大兴村菜市场于去年8月开启扩建计划,将原市场内近3000平方米的仓库、商铺全部打通,实现“扩容”。按照农产品类别,划分蔬菜、配菜、肉类、熟食加工等区域,同时设置摊位100余个,确保市场摆摊整齐有序。

  市场内新增挂灯30余个,粉刷墙面,铺平地面,提升整体“颜值”。此外,在街道、市政部门的帮助下,市场后方区域加装了两根排水排污管道,设置了专门的活禽宰杀区,降低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市场彻底“改头换面”。

  “还有一片‘背篼’专场。”华新街街道城管队员王勇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周边的菜贩游摊,大兴村菜市场还专门规划了一片区域,开通了一条农家菜“通道”,“把游摊聚集到市场,既美化周边市容,也给市场增加了人气,给顾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怀旧更惠民 传统赶集聚“人气”

  每逢2、5、8赶场日,一走到大兴村菜市场门口,就能和络绎不绝的人流撞个满怀。“赶场”即“赶集”,曾风靡一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赶场”逐渐被“超市”“百货商场”取代。

  “考虑到大兴村菜市场附近的居民很多都是中老年人,小时候都有过‘赶场’的经历,所以市场也采用了这种‘赶场’的经营模式,将市场划分为固定开放的专业市场和2、5、8赶场日才开放的赶场区,更好地服务周边的顾客。”市场管理员蔡先生介绍道。

  每逢赶场日,摊贩们一早就聚集到赶场区摆摊。他们大多是来自周边各个区县果蔬种植基地的菜农,菜品既新鲜又便宜,给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我们的菜都是现摘现卖,外面四五块钱一斤的面藕,我们都是两块……”璧山菜农张波吆喝道。此外,为了照顾游摊散贩,赶场区还专门设置了20余个临时摊位,不收取任何摊位费用。

  市民张阿姨开心地说:“为了赶场,我特地起了个早,就是想到市场上来挑点好货,这里的菜又新鲜又便宜!”

  安心有保障 诚信规范保“品质”

  价格虽便宜,质量却不敢打折扣。

  华新街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为了守护好大兴村这个“菜篮子”,街道持续在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发力,让消费者能够安心消费、放心购物。

  一方面,华新街街道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另一方面,在市场内专门建立了农残检测室,每日对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严格抽检。

  此外,市场与10余家大型果蔬摊供应商签订了诚信经营书,并发动社区网格员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严防来源不明、过期变质等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

  下一步,华新街街道将持续加大对农贸市场的管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菜市建设”新路径,让更多群众能够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