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11日,全市政法领域改革最佳实践评选活动发布仪式举行,江北区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获评“十大最佳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4月,我区创设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聚焦净化金融生态,护航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链条、一站式”金融法律服务平台。
该中心创设以来,累计挤压、驱离P2P业务公司186家,非法集资案件同比下降30%;推动涉金融企业类专案4起,打击处理侵犯类金融企业利益犯罪嫌疑人29人;办理金融刑事案件64件,涉案金额71亿元;受理金融商事案件1.4万余件,涉案标的额近16亿元。江北嘴先后获评年度“全国夜经济示范区”“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产业园区”。
防范风险 促进发展
“三个集聚”孕育改革求变新动能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功能、金融人才“三个集聚”,夯实传统金融,培育新型金融,担起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重担。
目前,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近500家,其中全国或区域性金融总部93家。江北嘴拥有全区近80%的金融机构,是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全区现有金融机构涵盖10余种门类,已经基本形成以传统金融为主体、新型金融和高端中介服务互为支撑的现代金融发展体系。此外,我区还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重庆唯一的证券法人机构。
伴随“三个集聚”,我区金融纠纷案件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案件较快增长,关联区内金融机构的区外案件越来越多。近三年,全区累计新收金融审执案件达10万余件,占区法院办案总数46%,占全市一审金融案件1/3。
江北嘴成为互联网金融案件集聚地,潜在金融风险在增加。改革创新金融法律服务,成为我区法治赋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拆解需求 集成功能
改革金融法服资源配置
去年4月,我区在江北嘴挂牌设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中心全面整合区内司法、行政、调解、仲裁、公证、律师等六大领域金融业务资源,高标准打造检察服务区、诉讼服务区、警务服务区、公共法律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同时引进一批市域和国内标杆地位法律服务机构,把中心打造成融合律师咨询、金融纠纷调解、公证、接警、侦查、检察、审判、执行等金融法律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平台。
中心运行和金融服务由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上,中心聚焦金融法律服务事项提效率、提质量、提服务,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推进体系重塑、机制重构和流程再造,推动中心金融法律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事后”向“事前”转变,由“单一”向“联动”转变。
同时,我区制定出台“金融法服十条”及《服务手册》,常态化迭代升级政策包,不断提升服务实感和触感。积极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服务区域协作机制,实现金融法律服务事项异地通办,协同开展金融法律研讨。
贯通融通 数字赋能
释放金融法服乘数效应
着眼金融法律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现代化,中心强化数字赋能,拓展场景应用,提升金融法律服务的质、效、能。
——深化金融检察改革。全市首个金融检察官办公室入驻检察服务区,定点联系金融机构,精准提供刑事金融、民商金融、行政金融和公共诉讼金融服务。深化合规改革试点,更好推动金融企业依法守规经营;摸排涉企线索、建立涉案台账、明确办案流程、规范案件办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金融刑事案件64件,涉案金额71亿元,追赃挽损1亿余元。
——深化金融诉讼改革。区法院立案庭、金融庭、执行局金融执行团队入驻诉讼服务区,组建“大金融”审判团队,推进“数字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改革试点,走通走实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笔录电子签名等流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仅27天。搭建全流程网上办案平台,开展“数字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试点,打造“智慧诉讼”新模式,实现案件“即收速结快执”,批量案件网上立案时间缩短到32秒/件,数字金融案件在线庭审率达96%。
——深化金融警务改革。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入驻警务服务区,以案件快侦快办、风险预警提示、专项法律咨询和惠企定制服务为重点,强化风险研判,强化预警预防,强化疏导稳控。在全市率先部署“重庆市类金融企业风险预警大数据平台”,聚合“行业监管信息+互联网信息+警务数据信息”,实现多维度解析企业风险功能,形成企业风险网格化预警,累计化解苗头性信息6000余件次。
——深化金融公共法律服务改革。从全区163家律所3426名律师中,精选100名律师组建金融法律人才库,轮流坐班服务,为金融机构和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成立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引进重庆中信公证处,提供“保全证据”“委托”“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等公证事项。依托“易解”平台,由精英律师和公安联动开展线上诉前调解,调解金融纠纷3007件,办理公证服务1599件。
延伸服务 创新服务
丰富金融法律服务矩阵
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合作共建西部金融法律研究院,与重庆市法学会合作共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共建金融检察研究基地……中心不断延伸服务、创新服务,打造高端法律服务集聚地、法律实务与法学理论融汇地、法治文化交流实践地。
搭建智库建言平台。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建全市首个金融检察研究基地,聘请29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提供智力支持;依托市经侦总队金融安全风险防范大数据实验室,开展“金融行为法律合规风险治理”课题研究。
搭建金融法务培训平台。定期组织金融法律讲座、入驻机构联席会议等,围绕当前防范金融犯罪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培训,加强入驻单位沟通交流。举办金融犯罪理论与实务研讨会暨金融大讲堂,不断提高金融犯罪案件办案理论与实务履职能力。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辟线上、线下金融法律服务需求对接平台,征集法律服务需求,加强金融服务供求主体对接合作,建立完善“一对一”金融法律服务档案,打造全方位、立体化、订单式金融法律服务模式。
搭建信息发布平台。面向银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银行等机构定期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金融检察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法律风险提示、诉讼规范建议等;依托微信公众号常态化推送金融法律相关政策法规、典型案例、新闻,扩大金融法律服务社会传播覆盖面。
记者 黄丽丽/文 区委政法委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