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供给效能 2024年11月19日  

  黄佐毅 蒋艳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强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对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着力优化供给支撑体系、深化供给内容体系、健全供给保障体系,确保城乡文化服务供给有序推进、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优化城乡文化服务供给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供给的基础支撑。一是着力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服务供给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要着重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迭代升级,优化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功能布局,打造综合性、多层次的文化服务空间,使其更好满足城市居民多元文化需求。要大力加强乡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基层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的覆盖面,使其数量和质量能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二是加快城乡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文化服务的高效供给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要建立健全城乡文化服务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常态化专业培训,增强文化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加强城乡文化服务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充分交流,鼓励城市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传递文化服务经验,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文化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文化服务队伍激励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和成长通道,确保城乡文化服务队伍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保障文化服务人才的持续供给和优化配置,为提升城乡文化服务的整体效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深化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内容体系。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内容的适配性、丰富性和吸引力,确保供给内容能够满足城乡不同人群的需求,是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供给效能的关键环节。一是精准适配城乡不同群体文化需求。要充分考虑城乡居民在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上的差异,针对城市居民,文化服务应侧重于现代性和创新性;针对乡村居民,文化服务要侧重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实用性文化知识的传播,供给内容可涵盖传统节庆活动、非遗传承、农业科技文化普及等,增强文化服务供给内容的实用性。二是拓宽文化服务供给内容来源。要充分整合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各层级文化资源,将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融入城市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并将城市的现代艺术、科技教育等引入乡村,实现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内容互补。三是增强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吸引力。在城乡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要创新文化服务内容的供给形式,借助数字技术将抽象、静态的文化资源具象化、动态化,为城乡居民打造沉浸式虚拟仿真文化体验,使其真切地感受到深厚的文化魅力。同时,要强化文化内容的叙事性和思想性,深入挖掘城乡文化遗产背后的精神价值,通过主题展览、专题讲座、文化沙龙等形式,使城乡居民感受到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精神内核。

  健全城乡文化服务供给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文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让城乡文化服务供给有章可依,为文化服务的可持续供给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健全城乡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要加大政府性基金和一般公共预算对文化服务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宽城乡文化服务的资金供给渠道,构建多元化筹资机制,包括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捐赠或投资,促进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强化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绩效评估,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与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提升财政支持的实际效果,推动城乡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与优化升级。二是健全城乡文化服务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城乡文化服务的内容、标准、管理方式及监督机制等进行系统性规范,明确文化服务供给方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城乡居民平等享有文化服务的权利。要强化执法力度,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通过严格的法律监督保障文化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赋予城乡居民文化服务相关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其能通过法律渠道保障诉求和意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得到有效体现。唯有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城乡文化服务供给才能实现规范化和有序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西南财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