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钱秋韵)1月30日,消费者万先生通过微信向某互联网平台购买抽油烟机清洗服务,并支付金额178元,但上门清洗工作人员非常不专业,只是简单清洗外观,万先生和商家协商重新清洗,对方却不予理会,万先生遂投诉至12315要求商家退款。
收到消费者投诉后,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即刻与双方进行了联系,经了解,消费者反映情况属实。该案例中,商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对商家未按标准进行服务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商家认识到错误,并主动向消费者全额退还所收取的178元。
据统计,2022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共受理国家12315平台15281件投诉举报,其中:投诉8536件,举报6745件。共挽回经济损失800.04万元。从投诉问题类别看,质量类投诉是占比最多的投诉类型。质量类投诉中,家电、服装鞋帽占比较大。
家电售后服务投诉上升也很快,此类投诉主要涉及小家电维修难、部分智能家电维修成本高、家电售后上门检查或维修不及时、不能在承诺的期限内修理完毕,还有免费安装设陷阱、非品牌维修冒充品牌售后、高额收费及部分商家不落实延保服务承诺、推销“延保”时与“三包”混淆、“保修”并非免费“包修”等。
除此之外,食品餐饮类投诉仍居高位。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有食品质量问题、食品饮料过期或变质、商家对临期食品管理不到位、过期食品仍在架售卖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外卖订餐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外卖订餐服务,由此引发的餐饮服务纠纷日益增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消费纠纷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梳理问题,进一步细化程序要求,力争做到符合调解规范。涉及争议金额较大的消费纠纷,将引导消费者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法律帮助,增强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信心与决心。
对产品质量的监管是市场监管部门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区监管局针对消费者反映的热点商品制订科学合理的产品质量检测计划,开展重点质量监测,通过产品质量抽检,确保将质量不合格产品清除出市场。紧密围绕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投诉多、社会关注度高的行业和单位,以薄弱环节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诚信兴商、失信受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