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倩)近日,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出台《关于监督区人大代表票决重点民生实事红黄绿牌规则》(以下简称规则),首次建立“红黄绿”三色标注监督机制,通过明确监督标准、固化监督流程、强化结果运用,为全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装上了精准的“进度信号灯”与“风险预警器”。
该《规则》明确,将根据项目“半年目标完成情况”与“是否存在重大推进风险”两项核心指标,在每年年中检查时对项目进行“三色”标注。其中,对未达半年目标、推进严重滞后的项目亮“红牌”,纳入重点监督;对进度达标但存在完成年度目标隐患的项目亮“黄牌”,进行预警提示;对进度达标且无风险的项目亮“绿牌”,予以正常跟踪。
为确保监督闭环形成刚性约束,《规则》构建了“1+N”的监督主体架构,即以区人大常委会为核心,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委牵头,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协同发力,并邀请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在流程上,确立了“年中检查亮牌、日常调研跟踪、年末测评收官”的完整链条,通过“通报—整改—跟踪—反馈”机制,推动监督从“程序性”向“实效性”深刻转变。
“《规则》的核心是破解以往监督工作中‘重部署轻跟踪、重结果轻过程’的痛点。”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红黄绿’三色实现分级管理,使监督具备清晰标尺、规范流程及刚性约束,让监督过程看得见、动起来、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