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未来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城市更新“出硬招”,以“社区食堂+”为试点,深耕幸福华新“软实力”……“老城”与“未来”正在老城“旧”街碰撞出新的火花——

“未来社区”会怎样?华新街这样探索!

居民在桥北社区食堂面点区挑选早餐。
华新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幸福华新百家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居民们在新投用的华联社区图书室里阅读。记者 曹检 摄
志愿服务项目华新“互助会”启动仪式在天怡文化创业园举行。
大兴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居民休闲区域。

  记者 张亦囝 通讯员 沈聪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从城市发展的“硬件”建设,到社会治理的“软件”配套,如何让老百姓更加宜居?

  2021年来,华新街街道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城市有机更新、市域社会治理等的联动推进,给出了改革探索的“华新方案”——

  “未来社区”之 治理创新

  党建统领多跨协同 探索基层治理机制创新

  “桥北社区食堂,干净、美味、便宜,华新街街道的老年人都可以办会员,我们老两口经常去吃饭,除此之外,桥北社区还在食堂针对老年人开展体检、剪发、书法等便民惠民活动,但是仅仅一条公路之隔,我们就成了华联社区,没法参加这些活动……”华联社区居民陈阿姨有点失落。

  而作为一个新建社区,华联社区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设施完备的活动场所也引来了桥北社区居民的阵阵羡慕。“前段时间去社区办事情,我发现出门就是华联社区,但是我家里人说我们是属于桥北社区,要走15分钟的路程才到,还涉及到了上下坡,要是我们能够就近办理就好了……”家住渝澳港湾的准大学生小曾开学前要去社区开具相关证明,于是有了这样的想法。

  为了破解基层社区建设难题,打破基层治理的空间局限,满足群众的切实需求,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华新街街道持续探索党建统领“三合一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即岗位综合,推行“一窗式受理、全科式服务”工作模式;资源整合,将辖区划分为140个基础网格、750个微网格,整合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力量,与西南政法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共建,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动性社区社会组织120余家;管服融合,建设“街道—社区—楼院”三级调解平台,组建平安稳定“联防联控”夜巡队伍12支,推进“保安联防”、“政企警社”互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平安稳定“除险清患”行动,化解安全隐患、信访问题130余件。

  同时,街道以“未来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党建统领下的多跨协同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积极采用数字赋能,依托重庆市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将跨社区联建、跨部门执法、跨区域物管、跨业态统筹、跨场景数治纳入协同体系,重新整合利用两个社区现有资源,不断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效率。

  如今,两个社区“互相串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居民高女士说,“住在我们这里幸福感真的很高,社区、物业都是把我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不管是要办事还是遇上麻烦都会帮你解决,真心为我们社区骄傲和点赞!”

  “未来社区”之 城市更新

  以人为本推动更新 助力旧厂人居环境蝶变

  董家溪社区嘉化厂老旧小区是原嘉陵化工厂、重庆皮件厂所在地,共有老旧楼栋12栋,24个单位,居民952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35%,老龄化严重、社区配套不足、违章建筑多发,是华新街街道在城市品质提升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外面的新楼房各类配套更完善,小区环境更好,但我在这里住了半辈子,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舍不得离开,可大家也希望这一片能变得越来越好。”在董家溪住了近30年的李光生说到。

  针对该片区现状,华新街街道以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为契机,通过治脏、治乱、治违,全面开展老旧城区环境整治。今年以来,累计整治露天烧烤和焚烧点10余处、“三乱”140余处、拆除违建约1000平方米……为城市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此外,华新街街道还积极争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将嘉化厂片区改造纳入全区2023年区级政府投资重点项目,拟通过补充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功能,促进老旧小区生活品质和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华新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更新方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积极体现‘未来’元素,营造具有人本尺度的空间形态。同时,依托现有地势修建山城漫行步道,在楼栋、院落间增设健身设施、游乐设施,优化完善无障碍出行设计,全力提升居住体验,改造居住建筑面积达6.3万平方米。”

  “我看过片区改造的规划了,希望能改造老旧小区的同时保留大家的念想。”李光生由衷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此,华新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坚持“延续、传承、保留”的城市更新理念,延续该片区周边环境色彩和建筑风格,传承老旧厂区具有凝聚力和温度感的特色,对原皮件厂礼堂进行保留打造,塑造有地域特色、有辨识度的董家溪社区风貌。

  “未来社区”之 文明创建

  党建引领“四德”教化 发挥志愿服务品牌效应

  华新街作为江北的“桥头堡”,这里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摩登大楼,也有星罗棋布的单体楼院。老旧社区未来如何发展?为进一步破解“老城旧街”的治理难题,华新街街道探索党建引领“四德”教化,提出“1+2+3+N”的“弘德工作法”,通过建设小微网格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弘德实践点、专属弘德实践点,实现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工作社会化,在老旧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局面,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华新社区依托背靠天怡文创园、紧邻红十字医院的地理优势,探索搭建华新“互助会”志愿服务平台,鼓励辖区内各类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党员、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互助活动,以爱心“小积分”管理撬动社区“大治理”。

  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综合考核”方式,建立起志愿服务长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区人民医院、幸福加社工团体、天怡文化创业园等社会力量优势,通过参加社区服务、知识传播、公共福利等社区公益活动获得公益积分,由社区汇总统计积分明细后,按季度兑换发放“爱心券”。并对年度兑换积分最多的社会力量和个人颁发证书。目前,华新“互助会”已吸纳近60家爱心企业加盟,开展为困难居民赠送蔬菜包、帮助居民楼栋安装电源等公益社企活动45场,实现商居共建共享。

  有了各类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踊跃参与,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也被充分激发。“去社区当志愿者,既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给自己的‘存折’加分,简直太划算了!”志愿者代表刘红英高兴地说到。社区积极推广“爱心积分”制度,牢固树立“小小积分卡,激励先锋行”的理念,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主动为新时代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目前,“华新互助会”志愿服务项目完成近1300名志愿者注册,结合群众需求,开展养老助残、平安创建、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200余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华新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建设大利民生、大有可为,华新街街道将在学习各地经验、探索改革路径、形成独特优势的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坚持“两眼向下”服务群众,把惠民有感落到实处,在未来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上留下“华新印记”。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以“未来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城市更新“出硬招”,以“社区食堂+”为试点,深耕幸福华新“软实力”……“老城”与“未来”正在老城“旧”街碰撞出新的火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未来社区”会怎样?华新街这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