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江北区委会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在完善的政策制度与合理规划保障下,产业、教育之间通过组织边界展开深层次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体之间良性互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路径。今年上半年,民建江北区委会多次赴鱼复新城调研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深入了解我区产业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打造鱼复工业园区产教融合职教基地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职教基地建设的经验
(一)国外产教融合职教基地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一是科学规划,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战略。二是完善专门法律,形成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律体系。三是健全配套制度,加强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正面引导。四是拓展政行企校合作空间,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度。
(二)国内产教融合职教基地建设对我市的启示。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多方共赢合作生态。二是共建教育链,打造行业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三是聚焦创新链,打造行业产教融合研发共同体。四是延展供给链,打造行业产教融合服务共同体。五是推进城教融合,赋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二、鱼复工业园区情况介绍
鱼复工业园区2022年成功跨入重庆市千亿级工业园区行列。获得“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示范园”“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等称号,目前,鱼复工业园区已形成现代物流、新型金融、软件信息与服务、商业贸易等多元化发展格局。
园区人才需求表现一是“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需求旺盛。二是用工需求存在周期波动。三是员工继续教育需求提高。四是岗位聚焦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
三、工业园区打造产教融合职教基地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目前,工业园区打造产教融合职教基地有六大优势:一是园区产业聚集度高。二是区位优势突出。三是企业产教融合基础牢固。四是园区城市功能基本完善。五是园区生态景观形象凸显。六是园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职教基地建设的意愿强烈。
但在打造产教融合职教基地时还需注意的几个风险点:1.园区职教基地建设“形聚神散”。2.产教融合多元主体“联而不合”。3.职教基地发展运营后续乏力。4.产教融合职教基地建设统筹规划不足。5.产教融合职教基地共享程度不高。
四、打造鱼复工业园区产教融合职教基地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牵头主导作用
一是需要当地政府的牵头和大力支持,政府要出面为企业和学校搭桥牵线,依据鱼复工业园区的产业特色,构建全链路式的职教基地。二是严格把控参与企业的标准,激励园区内的头部企业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并吸引外地企业参与其中;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四是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健全责任机制,扎实推进建设。
(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补偿机制,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通过明晰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划分和投入比例,积极利用职校的资源,减少企业的投入成本。二是完善合作保障机制,保护各方利益权益。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障职教基地运行。
(三)“政、行、企、校”通力合作
一是成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在政府的带头支持作用之外,园区、行业、企业、学校作为产教融合职教基地运营的主体,要明晰自身的责任,明确分工,避免存在相互推脱。“政、行、企、校”通力合作,达到共同目标。
(四)统筹规划布局专业性职教基地
一是建成在专业领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职教基地。二是学校应联合社会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职教基地教学体系、实训环境、实训教材等的构建。三是立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实用、具备一定前瞻性的实训基地资源。
(五)构建职教基地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应从建立健全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和任职标准制度体系,完善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出发打造一支数量充足、配置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二是为做好职教基地管理人员工作安排,明确基地管理职责和指导职责,应打造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职教基地管理队伍。
(六)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公共开放型职教基地
一是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引导职业教育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二是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三是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公共开放型职教基地。四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发智能制造实训能力体系与实训课程项目,引入创客教育。
(七)激励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
一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助推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二是鼓励和激励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设施、场地和管理等要素,参与产教融合职教基地建设;三是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建设产教融合实习岗位,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四是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职教基地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政策优惠,包括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及其他税费优惠;五是发挥企业主体育人作用,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作为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
(八)鼓励职业院校参与产教融合职教基地建设
一是鼓励职业院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实训等方面开展产教融合,构建校企融合育人的生态体系。二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打造“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九)构建多元立体智能制造专业群职教基地
构建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中心、智能制造创客教育中心、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等多元立体智能制造专业职教基地,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培训基地、技术支持,培育出行业极具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孵化优质创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