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江北区委会
近年来,在中環万象城、长安文化国际商业街等重点项目牵引下,观音桥商圈不断集聚高端消费资源,加速实现面积、人流量、销售额“三个翻番”,转型升级不断迈出新步伐。随着商圈的不断扩容、人流量不断提升,完善步行系统、提升购物体验已成为商圈转型的核心内在需要。为观音桥商圈科学打造城市空中连廊系统,致公党江北区委会在现场实地调研、集中研讨、分析国内外建设案例基础上,通过客观分析空中人行连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得出结论并提出工作建议,现摘登如下:
一、空中人行连廊建设必要性分析
空中人行连廊摆脱了用地紧张问题,可以有效缓解日益突出的人车矛盾,提升商圈品质,为商圈注入新的人气与活力。空中人行连廊是打造以城市更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样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引领。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将人行连廊打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城市纽带”的方式,构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层次,创造具有独特景观环境和人文体验的公共交往空间,将有效提升建筑空间价值,激发商业区域活力,提升空间商业价值,推动江北区城市功能提质增效。空中人行连廊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通过建设空中人行连廊,可以有效促进商圈交通立体化,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增加慢行交通的空间层次性,构建连续、便捷、安全的步行体系,形成全程无障碍“风雨连廊、经济连廊、民生连廊”,创造具有江北特色的步行友好空间,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空中人行连廊建设可行性分析
在空中人行连廊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建设条件、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因素,科学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精准制定防范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空中人行连廊项目安全、高效、有序推进。一是建设技术条件分析。人行连廊建设场地地质构造简单,无不良工程地质因素,岩土体稳定,基础设施齐备,场地交通运输条件好。项目施工技术工艺成熟,工期与质量可控。结构受力明确,耐久适用,后期养护容易。二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人行连廊建设总投资基本可控、财政可承受。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商业业态整合优化,进一步增强商圈的消费吸引力和品牌集聚度,有力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工作建议
紧扣区委区政府关于观音桥商圈扩容提质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际化、品质化、场景化、特色化,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系统性推进,全力推动空中人行连廊项目早日落地见效,有力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建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成立观音桥商圈人行连廊建设领导小组,健全规资、住建、公安(消防)、交通、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形成合力,统筹推动空中人行连廊建设工作。加快编制《观音桥商圈空中人行连廊规划方案》《观音桥商圈空中人行连廊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观音桥商圈空中人行连廊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强化全过程管控。建立健全部门联合会审制度,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率。研究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在容积率、出让地价、广告收益、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二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推进。统筹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商业空间、综合交通等因素,系统整体规划人行连廊格局。人行连廊规划应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注重城市总体景观效果,与城市商业区、城市道路、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历史街区保护等专业规划相协调。在人行连廊控制区土地出让中,附带空中连廊规划设计条件。优先选取出行需求大、条件较为成熟的新建区域作为试点,如中寰万象城—北城天街—观音桥主步行街“金三角”地带,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空中人行连廊,以点带面,分期推进,最终实现主要商业体之间全面有机连接。三是聚焦以人为本,提升建设水平。加强与地面层、公共空间、人行系统、公交系统等有机衔接,保持与周边建筑风格、色彩协调一致,整体建筑不得遮挡交通指示标识。连廊桥下净空须满足交通通行和消防救灾要求,承重柱墩不宜占用市政道路空间、破坏公园绿地整体布局。加强平面、立面和结构设计,人行连廊的选线和平面形式,应根据行人流量和流向分析后综合确定,与其它步行设施无缝、顺畅连接,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平面设计应考虑现状限制条件,垂直交通设施不应设置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人行连廊设计应注重人性化的细节,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鼓励推广新材料和高强材料结构。加强设施配套,体现区域特色,设置必要的标识标志,加强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应用。丰富人行连廊功能,在适当位置布置扩大休憩平台。充分挖掘江北历史人文特点,塑造和体现具有城市文化内涵的景观人行连廊,厚植红色基因,增加连廊空间的辨识度和趣味性,构建更为活泼、更有特色的城市立面,打造城市地标和网红景点,彰显错落有致的山地城市风貌。四是创新建设模式,实现多方共赢。深化前期调研,精心制定方案,科学设计问卷,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居民、商户的意愿和诉求,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民意基础。通过构建交通需求模型、开展人行仿真分析,进行专家咨询,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精准设计空中连廊最优路径,为连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保障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连廊建设可充分吸纳《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重庆市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建筑指南》《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相关政策,探索全面实施绿色装配式建筑模式以及相应的筹资方式,逐步形成“公共区域政府投资、其他区域鼓励社会投资”的政企共建模式。第一阶段“中寰万象城—北城天街—观音桥主步行街”示范段连廊可采用政府投资主导模式,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确保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后续建设政府投资可逐步减少,争取整体建设投入资金渠道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