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伟大创造,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北区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在思想引领、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机制健全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记者 覃俊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走进复盛镇,文明气息扑面而来。徜徉复盛,目之所及,每一张志愿者的笑脸,每一次俯首捡起垃圾的身影,每一次斑马线前的礼让,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近年来,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复盛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突破口,坚持把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让生活在复盛的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有效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和乡风文明程度。
强化引领,筑牢文明之“本”
“今天宣讲会的主题不仅仅是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是在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活用思想,巧用理念,凝聚大家团结奋斗的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齐心协力让大家生活得更有幸福感、舒适感。”1月12日下午,在复盛镇市民广场,镇党委书记冯志国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向村民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共谋发展良策,共话发展愿景。
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中,复盛镇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依托老马宣讲队深入基层宣讲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等活动7场,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24次,通过多种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更加丰富多彩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市民广场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从学习课堂到乡间地头,复盛镇将群众所思所盼作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练兵场”,组织开展班子成员联系村社区工作,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解决老旧小区电梯安装、农村道路夜间照明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
据了解,复盛镇将文明村镇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组员,各站所、村企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2+N”多元督查督办队伍,即“1名班子成员督导”“1个责任科室+1名分片负责干部督查”“N名专职网格员报单派单”,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盯、有人报,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运行、动态化调整、归口化反馈、扁平化解决。
拓宽阵地,强化文明之“基”
3月1日,复盛镇开展“科学就在身边,普及从我做起”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地球仪、吹不走的球、虹吸现象、声悬浮……在复盛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科普室的科普小课堂里,志愿者为40名孩子展示了一个生动的科技世界,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这只是复盛镇的“家门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复盛镇坚持“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服务到哪里”的理念,实现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并组建“阅读志愿服务队”“国学志愿服务队”等10余支志愿服务队,推出托幼扶老、心理咨询等20余个便民服务项目,以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特别是清明识药草、重阳庆金婚、中秋茶话会等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节日”活动深入人心。依托镇文化服务站、市民图书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4场,开设各类免费培训班121课时,受惠群众2000余人次,切实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培育风尚,谱写文明之“韵”
1月18日,江北区2022年度“新乡贤”评选表彰活动在复盛镇市民广场开展,近千名群众现场聆听榜样故事,感悟向善向上力量。
4月4日,复盛镇举办清明节家庭文明建设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知识讲解、家风故事分享等环节,引导村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好家风带动好民风、以好民风促进好乡风,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
一直以来,复盛镇深入开展文明风尚培育,通过“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文明家庭、平安家庭、道德模范、最美庭院等各类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新风尚。其中,复盛居民杜定兰被评为“重庆市道德模范”,王羽、邹建等村民被评为江北区“新乡贤”,宋孝全、王仁海等村民被评为江北区“十星级文明户”。
该镇还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深化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风气不断向善向上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