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国学的天空下,寻找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国学的天空》

  傅佩荣 著

  岳麓书社

  市民在区图书馆鸿恩寺馆阅读。

  记者 刘陶然 摄

  当生活琐屑如潮水般涌来,当灵魂在浮世中渐次枯槁,你可曾想过,那古老典籍中竟藏着一方澄澈天空?傅佩荣先生的《国学的天空》,正是这样一扇窗,开启的瞬间,千年前智慧的光芒便如清泉般涌流,直抵我们焦灼的内心。

  傅先生以温润之笔,拂去覆盖在国学经典上厚重的尘埃。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在他手中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庙堂之音”,而化为可亲可感的生命智慧。他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道出了孔子核心思想,更将之诠释成处理现代人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他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娓娓道出自我完善才是人生一切可能之起点。艰深如《中庸》里的“天命之谓性”,他亦能用现代语言点明:我们生来便负有实现自身价值之神圣使命。这些曾令人望而却步的古语,经他点化,竟成为照亮现代人心灵暗角的明灯。

  傅佩荣先生之高明,在于他不仅讲得透彻,更能以今人之耳听古人之声,使古贤之思想在当下焕发新生命。他解读孔子的“仁”,并未止于概念分析,而是将其诠释为一种源于内心并自然流露的真诚关怀,让两千年前的教诲如甘霖般洒落于今日冷漠的世情;他阐释《孟子》中“浩然之气”,超越抽象哲理,直指现代人当如何养就一种立于世间的道德勇气与生命格局。古老思想由此脱胎换骨,化为解决当下困境的良药。

  在这方“国学的天空”之下,傅先生引领我们回望古典,更意在重塑今人精神之家园。他揭示出儒家“为己之学”的深意——学习并非为装饰门面,而是为在浮躁世界守住内心那份澄明;他阐释老庄的“无为”,亦非消极避世,而是启发我们在物欲横流中寻回生命的本真节奏。书中一字一句,莫不是对当代人精神困顿的深切回应,为那些在喧嚣中迷途的灵魂,提供一方安顿之所。

  当下我们处于物质丰沛却精神彷徨的时代,傅先生以《国学的天空》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传统智慧的桥梁。他让孔子、孟子从典籍中走出来,如智慧长者般与我们促膝而谈;让《论语》《孟子》不再是高悬的明镜,而是置于手边的指南。这方天空如此开阔,使我们得以在古圣先贤的智慧星空下,重新审视自身处境,觅得安身立命的精神坐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化
   第04版:专题
当世界狂奔时,谁在守护心灵的明月
在时间的浊流中打捞生命的不朽微光
在国学的天空下,寻找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在人性暗潮里仰望星光
观察中国乡土变迁的独特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