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陈彦的散文集《活在秦岭南北》,如同轻轻开启一方山乡的岁月褶皱。那些饱含深情与思量的文字,如秦岭山间的晨雾一般弥漫开来,层层包裹住读者,也裹挟着作者半生漂泊却始终无法挣脱的故土之情。这并非寻常游记,而是一个游子以文字为锚点,对精神原乡进行的一场深情回望。
秦岭横亘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其磅礴山势下,孕育了陈彦的童年与文学之根。在这片土地上,故乡不只是山水草木,更是亲情、友情与祖辈灵魂的栖居之所。陈彦以“山里人”与“城里人”的双重视角,既深谙山间草木的生长秘密,亦敏锐感知着城市生活的疏离与张力。他笔下的秦岭南北,既是他血脉深处的根脉,又是他精神跋涉的起点——“文学从故乡生长,并努力想在故乡以外有所收成”。秦岭的厚重与包容,既是滋养,亦是沉重的行囊。
在陈彦心中,对故乡的牵挂是激情澎湃,也是愁肠百结。离乡愈久,眷恋愈深,其间杂糅着亲近与疏离、回望与前行、甜蜜与苦涩的复杂滋味。他写老屋、写山民、写童年趣事,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细节,无不浸染着时光发酵后醇厚的乡情。这份乡愁,早已超越了狭隘的地域,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命体验。在高速城市化的今天,我们谁又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异乡人”?谁心底没有一方正在消逝或已然变异的“故乡”?陈彦的书写,正是为这时代性的“乡愁”提供了一面深情的镜子。
书中最可贵的,是陈彦践行其文学理念,将私人化的乡土经验“以发酵过的方式,传递给更广大的世界”。这“发酵”,是记忆的沉淀、情感的升华与思想的锤炼。他笔下的山川风物、人情冷暖,都经过心灵与时间的双重酿造,凝固成包裹着人性光谱的琥珀。他写秦岭的雨雪、村庄的炊烟、乡亲的言谈,从不满足于表象描摹,而是通过个人细腻的观察与深沉的思考,挖掘其下蕴藏的时代变迁轨迹与人性恒常的微光。那些日常生活的肌理,在他笔下被赋予了超越地域的象征力量,成为观察中国乡土变迁的独特窗口。
陈彦以深情而克制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秦岭南北的独特风貌与精神气质,更通过个体“小我”的乡愁书写,抵达了时代“大我”的共情之境。当故乡在时代洪流中渐行渐远,当乡愁成为现代人普遍的精神症候,这本《活在秦岭南北》就如同一剂清醒而温润的良药,恰好治愈我们那疲惫又麻木的身心。
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心中怀有“故乡”烙印的人,在陈彦发酵过的文字里,我们得以重新辨识自身来路,在喧嚣的“他乡”辨认出灵魂深处那一片山水,那是我们抵抗遗忘、确证自身存在的永恒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