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亦囝
记者从10月11日召开的全市“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第一批推广试点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来,我区深入推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开发“九小场所安全监管一件事”应用系统,创新监管模式,着力解决九小场所等小微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意识弱、知识少、应急差、事故多、危害大、监管难等堵点、痛点问题,用数字化手段把安全工作要求传导至社会终端末梢,有力提升辖区九小场所安全监管水平。
一地创新全市复用
为解决基层九小场所属地安全监管的技术缺乏、人手不足、传统纸质资料繁琐、记录台账零散、统计考核困难等基础性、普遍性问题,铁山坪街道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发了“码上安全”小程序,实现了信息化技术支撑安全监管工作。在此基础上,区应急局牵头对小程序进行了深入的数字化改造,迭代形成“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
该应用重点针对九小场所规模小、分布广、数量多、事故多、管理难等特点,重点解决场所业主不知道安全做什么、怎么做,属地监管人员不知道安全管什么、怎么管,安全监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考核缺依据等系列问题,梳理形成风险信息摸排、风险监测预警、安全隐患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综合考核评估等5个场景,通过融合证照、地址、气象、物联感知等数据,实现九小场所安全管理多跨协同,推动安全责任体系、安全服务模式、风险管控机制的改革。该应用被遴选纳入数字重庆建设“四个一批”典型应用,纳入数字重庆建设重大应用一本账,推动形成“一地创新,全市复用”成果。(下转2版) (上接1版)
激发活力保障安全
5月18日,“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亮相西洽会。
“通过这个应用,我们让区内600多家注册的九小场所与渝快政、渝快办和三级平台的融会贯通,让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和管理者监管责任落实全过程可追溯,实现了九小场所安全生产可视化动态监管。”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以数万社区(网格)、业主为主要用户群体,充分激发城市安全群防群治活力,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重点,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控的大安全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该负责人介绍称,该应用平台充分融合重庆市IRS一体化数字平台,有效完善了城市“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建立健全城乡防灾减灾体系,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社会治理制度重塑相互契合,推动社会治理领域多跨协同的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制度重塑,推动数字政务相关应用的执法力量下沉,增强乡镇(街道)管理社会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数字赋能服务社会
“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建立线上视频教学培训及风险告知培训,指导“九小场所”从业人员理清本行业隐患排查事项,学习本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案例,帮助辖区生产经营用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打造“快捷安全服务圈”为切入点,建立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上报机制,让群众精准掌握场所区域安全风险预警信息,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隐患有寻求政府帮助的渠道,推动市、区(县)、镇街等上层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向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伸,实现基本公共安全服务应知尽知、愿享尽享。该系统在铁山坪街道率先开展试点,试点取得良好实效,九小场所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事故起数、事故量双下降。
目前,“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已在全区开展示范试点,截至10月7日,已实现“九小场所”注册12328余家,12个镇街,1个工业园区实现全覆盖试点,归集30种行业门类,开展隐患排查9269余次,发现并完成报送隐患1346条,已整改951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