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偲媞/文 林豪/图
核心提示
10月18日,2023年江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圆满落幕。9个挺进决赛的优秀项目同台路演、精彩比拼,传递江北“志愿红”的正能量,一展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风采。
决赛现场还特邀市委宣传部文明调研处、西南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者协会的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提问,参赛团队现场答辩。
金奖
现场答辩
问:请问该项目最值得推广的经验是什么?
答:一定要让志愿者中的骨干参与活动,往往可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效益和成果。
铁山坪街道:“渝馨共创 残健融合”助残志愿服务参赛人员李麒麟——
““就业一人 幸福一家”让这纯真的笑容,在助残志愿服务的暖阳下持续绽放!”
项目成立以来,提供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健康义诊、辅助性就业等共计20项助残志愿服务,在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为残疾人搭建了一个展现自身价值、参与志愿服务、残健融合的大舞台。截至9月30日,已培养11支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吸纳助残志愿者近120名。开展各类助残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服务残疾人415位,超过铁山坪街道持证残疾人总数的50%。
现场答辩
问:项目检验辖区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效果?
答:辖区同胞越来越融洽,如就业方面,辖区许多少数民族创业者抱团致富,提供的慰问、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服务都为他们解决诸多实际问题。
五里店街道:“红石榴”民族融合志愿服务参赛人员王燕芹——
“石榴结籽一家亲!让我们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0年来,该项目提供了20000余人次的服务,服务时长56000多小时,我们的项目获评国家民委“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项目”等6个国家级、市级奖项,工校社区还成为重庆市民族宗教现场教学点,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
银奖
现场答辩
问:如何检验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学习效果?
答:采用“现场教学-现场考核”的模式,考核的方式为现场情景演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模拟的情景下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亲自上手操作,加深急救知识的印象。
区蓝天救援队:“一趟户外急救课”大学生户外爱好者急救技能普及志愿服务参赛人员游世航——
“让急救成为我们每个学生的本能反应,让生命的希望在我们的行动中得到延续。”
为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和广泛传播力的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帮助更多人,自2019年起,江北蓝天救援队就开始走进校园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各类急救培训,三年来,项目服务累计开展急救培训讲座27场,参训人数超4900人。
现场答辩
问: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是谁?如何区分?
答:从培训学员中招募志愿者,鼓励志愿者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而青少年则可以通过学员与小小志愿者的双重身份,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团区委:“行走的课堂”青少年志愿服务参赛人员赵灏辰——
“最美的学习在身边,最好的成长在路上”
在活动里自己走出传统课堂,走进山间田野、工厂一线,走进社会、亲近自然。截止目前,项目累计开展公益活动80余场次,累计服务我区青少年2000余人次,服务时长达240余小时,累计吸纳开展30余人次小小志愿者助教服务,600余人次小小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
现场答辩
问: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改善她们的心态,帮助她们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更重要的是,从实际现实层面帮助贫困母亲走出困境。
区妇联:“微光暖家”困难妇女帮扶巾帼志愿服务参赛人员孙命——
“微光暖家 聚爱成行”
项目成立以来,让更多的生活困难母亲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不断提升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帮扶贫困母亲50人,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开展点单服务30场,服务560人次。为50名贫困母亲完成节日微心愿。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铜奖
现场答辩
问:项目抓得很实,困难是什么,如何破解?
答:在志愿者活动中,开始有许多人不理解,这需要我们更有耐心和他们解释、分享、宣传,让更市民了解甚至参与其中。
江北城街道:两江碧水美丽江滩环保志愿服务参赛人员吴仁秀——
“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为生态环保助力,传播绿色生态理念,号召更多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守护绿水青山。项目开展至今,江滩环境得到了有效维护,日均垃圾量较同期减少了35%,游客的文明素质、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全年参与志愿者超5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7000小时。
现场答辩
问:队伍的专业性很强,有哪些机制可以保证队伍的专业性?
答:团队成员均为具备专业能力的眼科从业人员,还和其他专家团队合作,确保专家参与志愿者活动。
区科协:“科学防控进士 守护光明未来”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志愿服务参赛人员吴畏——
“为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视力,享受光明的世界继续奋斗。”
团队成员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公益、普惠的眼健康公益检查,帮助他们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等。仅在2022年,便开展了124场眼健康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普及了120.6万市民。其中,科普基地开放活动19场,受众人数857人;公益科普直播活动55场,受众人数为119.8万人;进社区和进学校活动共23场,受众人数超过4800人。
现场答辩
问:如何给辖区居民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的?
答:按照“群众点单、以需定供”方式,辖区老人提出文化需求,我们根据群众需求提供志愿服务。
郭家沱街道:“铜锣舞台 乐享银铃”文化养老志愿服务参赛人员林思宇——
“老有所养,不仅仅是让他们成为受益者,更要成为参与者。”
项目为辖区老人提供线上线下菜单式定制服务,让这些银龄老人们焕发出青春活力。截至目前,文艺志愿服务清单从最初的1个发展到18个类别;志愿者从最初33名发展到343名,680名银龄老人完成了从“文化受益者”到“文化参与者”的精神反哺转变;银龄群体文艺爱好者从一个社区扩大到遍及整个辖区,覆盖2401人。
现场答辩
问:如何激励志愿者加入队伍?
答:志愿者们可以了解专业消防知识对自己有益,更多的是增强志愿者们的荣誉感。
区消防救援支队:“防患于未然”消防宣传志愿服务参赛人员陈埃——
“消防志愿服务队伍将不断壮大,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有力保障。”
团队里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志愿者,防火宣传,火险排查,他们全力以赴,用微薄的力量,给身边甚至更多人带去一份安全感,让他们远离火灾的威胁。仅2022年,该项目就已服务64个社区、2000余户家庭、12所校园、35家企业,受教育群众近十万余人,火灾起数同比去年下降28.6%,未发生“小火亡人”事故,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