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虹宇)近日,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网络餐饮专项整治行动,成功查处5起“幽灵外卖”典型案例,揪出一批证照造假、藏身隐蔽角落的违法商家,维护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据悉,此次查处的“幽灵外卖”主要存在两种违法形态。最普遍的是“证址不符”,涉事商家在平台公示一个有效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但实际经营地址与公示地址不同。执法人员根据平台信息找到证照上的地址,发现那里可能是一个超市、文具店,甚至是空置的房屋,而真正的厨房却藏在监管视野之外的角落,卫生条件堪忧。另一种是“伪造证件”,部分涉事商家所公示的是使用修图软件涂抹伪造了关键信息的他人合法证照。据介绍,随着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普通消费者几乎无法辨别。这些“幽灵外卖”利用假证,欺骗外卖平台的准入审核,损害合法商家和消费者利益,是食品安全链条上的漏洞隐患。
面对“幽灵外卖”的隐蔽性,现有的网络自动监测手段还无法实现精准辨认筛选。本次专项行动主要依靠执法人员的经验与细致排查,“我们没有捷径,靠的是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方法——‘铁脚板’。”一位参与行动的执法人员表示。目前,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流程包括:对线上店铺信息进行初步筛选研判,发现地址或者证照信息存疑后,立即通过分析外卖骑手的取餐规律等信息,在可疑区域进行长时间蹲守与摸排,最终确定真实的地址并进行实地核查。即便找到真实经营点,证据的提取固定也是一大难题。违法经营者往往拒不承认其与线上店铺的关联,执法人员必须现场固定其接单设备、外卖包装等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才能依法依规查处。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依靠人力精准查处5起案件,彰显了监管决心。但彻底根除“幽灵外卖”仍面临挑战,未来将在持续发挥执法人员“侦察”作用的同时,加强源头治理——推动与网络订餐平台建立更严格的证照联动核验机制,从入口处封堵“伪造证件”和“证址不符”的商户,守牢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