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虹宇
“146名工人的126万元欠薪,7天就全部结清!”“企业反映的人行道违停问题,3天就整治到位!”在复盛镇综治中心,这样的高效处置案例俯拾皆是。
去年以来,作为产业工人占比达55%的工业强镇,复盛镇跳出传统治理思维,以综治中心“五个规范化”建设为契机,聚焦“园区青工服务、矛盾分级化解、品牌联动赋能”三大特色,将340平方米的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治理的“精准导航仪”,交出了诉求办结率98.3%、群众满意度99%以上的亮眼答卷。
阵地聚合:
“一门受理”破解“多头跑”困局
“只进一扇门,女儿的抚养费、探视权、财产分割纠纷全解决了!”刚走出综治中心的倪阿姨难掩激动。这起复杂家庭纠纷的化解,得益于中心整合法院、司法、民政等多部门资源构建的“一站式”平台。
复盛镇综治中心创新搭建“一中心、三区、四室、六岗”服务体系:多元调解、公共服务、研判调度三大功能区布局清晰,小马调解室、劳动纠纷调解室等4个专业室针对性强,综合管理、矛盾调处等六岗协同运转。通过“一图公示”办事流程,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等服务“打包集成”,终结了群众办事“跑断腿”的历史。
“我们就像‘治理黏合剂’,把分散力量聚成合力。”中心负责人介绍,无论是物业纠纷还是劳资矛盾,群众只需到综合受理岗登记,中心便启动联调程序。运行至今,中心受理诉求1305件,办结率达99.7%。
靶向服务:
三级联动守护1.7万青工
“厂区周边人行道通了,员工上下班安全多了!”重庆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负责人的点赞,源于中心专为产业工人打造的“青工服务快速响应机制”。
复盛镇1.7万产业工人占常住人口55%,这一群体的需求成为治理重点。针对企业与青工诉求,中心建立“企业联络员-经济发展岗-综治中心”三级联动机制:企业联络员收集厂区周边秩序、后勤保障等问题,经济发展岗初步筛选后分流至对应处置组,复杂事项由中心统筹协调。此前,某企业反映大门旁占道经营影响员工通行,综治中心立即联动执法、物业开展整治,次日便恢复畅通。
截至目前,三级联动机制已解决企业断电纠纷、共享单车增设、占道经营等问题23个,惠及20余家企业、1.2万名青工,用精准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治理动能”。
分级处置:
“梯次化解”实现“矛盾不上交”
“从反映到拿钱,只用了7天!”农民工潘某的感慨,见证了中心分级处置机制的高效。此前,某项目部拖欠146名工人工资,社区网格员排查后通过“141”平台上报,中心迅速联合劳动部门核查,发现劳务公司挪用资金,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认定项目部负连带责任,最终促成垫付工资。
复盛镇构建“网格排查-村社调解-镇级处置-区级联动”闭环体系:村社化解一般纠纷,中心攻坚重大矛盾,必要时联动区级部门。这种“分级诊疗”模式让资源精准匹配,如今村社自主化解率达96%,镇级调解成功率超98%,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30%。
“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有人兜底。”调解员刘孟平说,分级处置既减轻了基层负担,又确保矛盾“精准把脉、对症下药”。
品牌赋能:
“三棵树”议事厅激活基层活力
“每户出资60元,下水管道问题解决了!”复龙路老旧小区居民的难题,在“三棵树议事厅”得到圆满解决。这是复盛镇“中心+品牌”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
复盛镇创新“三级分流”工作法:复杂事件由中心直办,简单问题分流至“三棵树议事厅”协商,重大矛盾上报区级调解。线上依托“141”平台流转诉求,线下通过议事厅“乡情长廊”面对面沟通,形成“中心吹哨、品牌响应”的良性互动。
如今,“三棵树”品牌已成为基层治理“金名片”,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2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微协商’能成‘大和谐’,这就是品牌赋能的力量。”复盛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从阵地聚合到靶向服务,从分级处置到品牌赋能,复盛镇综治中心用差异化治理诠释了“小阵地大作为”的深意。正如中心墙上的标语:“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