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胡寅斗,1933年8月出生,河北万全县人。1953年1月入伍,同年随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某部入朝备战,先后担任文化教员、军需保管员和技术勤务兵,1956年7月回国。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1958年4月复员。现居江北区观音桥。
1953年寒冬,志愿军后勤部5分部的运输车队在朝鲜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厢内,21岁的胡寅斗紧抱一摞识字课本——他是分部唯一的文化教员。前线战事胶着,后勤兵们常利用装卸物资的间隙,围坐在油灯旁听胡寅斗讲课。“‘祖国’二字这样写——”他用冻僵的手指在弹药箱上划出笔画,战士们跟着描摹,呵出的白气模糊了字迹,心中的信念却越发清晰。
作为军需保管员,胡寅斗的职责是看护分部仓库。敌机时常轰炸运输线,他总在空袭警报响起时最后一个撤离,反复确认油布是否盖严粮食和弹药。某夜大雪压垮库房顶棚,他带人连夜抢修,用棉被裹住受潮的药品,自己却冻得双手皲裂。战友劝他休息,他只摇头:“前线的弟兄们还等着这些救命物资。”
四载烽烟,他从未扣动扳机,却以笔墨教识字、以棉被护物资、以扳手修战车,在硝烟之外筑起一道无声的防线。枪火终会沉寂,而他点亮的灯,至今映照着历史的褶皱。
(记者 陈虹宇 通讯员 陈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