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虹宇
走进寸滩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重要指示如同明灯般照亮每个角落。大厅里,劳动纠纷岗、司法调解岗等服务窗口整齐排列,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空间温馨静谧,随时准备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敞开大门。
在这里,如果“五个规范化”是坚实地基,“1469工作法”则是化解矛盾的精妙利器,共同构筑起基层治理的暖心桥梁。
规范化打底
让治理有了“定盘星”
寸滩街道综治中心将“五个规范化”融入理念、落在实处,让基层治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阵地建设上,功能区域划分科学合理,智能设备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一站式”解决,无须多跑路。队伍组建采用“专职+兼职+专家”模式,成员各有所长,无论遇到何种难题,都能迅速找到专业人士提供解决方案。制度方面,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的机制让群众办事更加放心,“谁的责任、何时办完,一目了然。”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服务流程方面,中心构建了“受理—分流—办理—反馈—评价”的闭环程序,确保群众进门后无须再为办事流程烦恼。针对处置情况评价,中心特邀第三方进行客观评分,让群众的满意程度成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最硬标准。依托“五个规范化”,中心实现了从简单场所合并到真正高效联动的转变。截至今年7月初,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已提升至99.3%,实实在在地筑牢了基层治理底盘。
工作法发力
让矛盾有了“化解方”
“现在夜里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真的谢谢你们!”家住瑞同优米小区的王女士提起寸滩街道综治中心,满是感激。
不久前,小区人防工程施工吵得200多户居民无法休息,大家纷纷向综治中心求助。工作人员当天即赴现场核实,虽测出噪声未超75分贝的国家标准,但仍积极与施工方协调,制定了三条降噪措施:大型机械早上7:30到晚上9:00干活,加设隔音围挡,每天的施工时间公示出来。施工方迅速响应,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正是中心“1469工作法”高效运作的生动体现。
“1469工作法”中的“1”代表一个大目标:案子要结、事情要了、人心要和、处处平安。中心始终秉持着不仅要了结案件,更要修复关系,杜绝“案结事未了”。“4”个理念贯穿始终:讲道德、求和谐、重感情、守法律,成为处理一切事务的准则。
中心的文化阶梯上,“六心”路径看得明明白白:接待要热心、了解要细心、解难要真心、听诉求要用心、说服要耐心、处理要公心。在一次处理欠薪纠纷中,当事人周某起初对政策不理解,调解员天天耐心讲法、说理,一周后周某总算想通了,一个劲儿地感谢工作人员:“谢谢你们,终于搞懂了。”
而九条工作方法则是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处理物业纠纷,就拿其他小区的好例子当参照;碰到双方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就先让大伙儿冷静冷静……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解开了不少“死疙瘩”。
服务不打烊
让群众有了“主心骨”
在寸滩街道,综治中心就是群众的“定心丸”。调解员的“民情日记本”上,详细记录着谁家有困难、啥事儿急着办;智能治理平台如同“千里眼”,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苗头;每月的普法活动热热闹闹,法律知识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谢谢你们,不然我们现在都还在吵架呢!”一对因琐事闹了好几年的邻居,在中心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终于解开了误会。调解员先分别听双方“倒苦水”,发现都是误会所致。随后,调解员将双方请到调解室,回忆起往日互相帮衬的情谊,两人不禁红了眼眶。调解员再“以情晓理”,双方心结逐渐化解,一提出解决方案,立即点头同意。
从吵吵闹闹到和和气气,从愁眉苦脸到笑逐颜开,寸滩街道综治中心用真心实意,不断将“1469工作法”做细做实,把自治、法治、德治融为一体,让“枫桥经验”在这里焕发新生,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幸福。